

美國在全球中一直是領先的無論是在經濟和教育都是有著領軍的扮演者,那么美國留學模式有哪些?
一、上美國高中
選擇這種方式,需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最起碼規(guī)劃10年:4年美國高中,4年美國大學,2年碩士。一旦確定留學目標,最好在初中、甚至小學時就要開始準備,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學習能力尤其是語言能力。美國高中四年(9至12年級)分別對應國內的初三、高一至高三。入讀美國高中最佳時間為國內初二結束,可直接入讀美國9年級。美國的中學課程設置都非常的豐富,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也是中美教育差別之一。美國高中費用在4萬美金至8萬美金之間,根據地區(qū)和學校的不同,由寄宿型的也有走讀的,家長還是可以基本放心。
二、條件式雙錄取
有一些美國大學針對無標準化考試成績的學生,提供免SAT、TOEFL或IELTS的有條件錄取;學校發(fā)出兩份錄取通知書:一份是該校語言中心的錄取書,另一份是該校本科有條件錄取書,因此又稱“雙錄取”。這里的“有條件”指的就是學生入學后,須先進入語言中心學習,語言通過后,無需另外申請可直接入讀本科。這種方式很適合來不及考語言成績或者不想去考的學生,雙錄取的學校排名在中游的會比較多,費用也是在20萬以上。
接受條件式入學的大學遍布全美,共有600多所,其中不乏排名前100的名校,如辛辛那提大學、凱斯西儲大學等。學生可選擇在全美54個ELS語言中心的任何一個學習語言,達到112級(有些學校只要求達到109級)即可入學;也可隨時考托福,一旦達到入學要求,可結束語言的學習直接進入本科。有些大學本身設有語言中心,如圣邁克大學、蒙大拿州立大學。
三、直接申請
直接申請是申請美國大學的常規(guī)方式,學生必須參加各種標準化考試,主要包括ACT、SAT、TOEFL或IELTS。所有的美國大學均接受此種申請方式。美國大學錄取標準包括學術成績、課外活動及個性修養(yǎng)三方面。學術成績包括如SAT及單項成績、AP分數、學業(yè)排名、課程平均分GPA等;課外活動包括科研、文藝、領導才能、社區(qū)服務、競賽得獎等;個性修養(yǎng)方面主要從個人陳述、老師/校長推薦信、面談等方面來考察。
四、社區(qū)大學
美國公立大學每年學費在1-2萬美元左右,私立大學則高達2-4萬美元,還要再加上生活費、保險費等費用。相比每年學費動輒幾萬美元的綜合大學,美國社區(qū)大學學費低廉,一年學費在6000美元左右。學生若選擇在社區(qū)大學讀完前兩年再轉入綜合大學讀后兩年的課程,比起直接進入綜合大學讀四年,至少可以節(jié)省10000到70000美元。
這種方式“2年社區(qū)大學+2年四年制大學”,即在某一社區(qū)大學錄取你的同時,根據個人選擇,社區(qū)大學也會同時向你頒發(fā)來自四年制綜合大學的有條件錄取通知書,這里的“有條件”指的是:首先在社區(qū)大學完成大學本科學位的前兩年學習(副學士學位),之后學生轉入四年制大學完成后兩年的學習(學士學位),大學本科文憑由轉入的四年制大學頒發(fā)。由于轉入的四年制綜合大學卻往往都是名校,因此此途徑又稱作“名校跳板”。
五、國外轉學
美國大學接受轉學學生,每年都會錄取一定數量的國外轉學生,因此目前國內的在讀大學生可以通過轉學的方式進入美國大學,同時學分也相應轉入,學生只需修完轉入大學規(guī)定的其他學分即可畢業(yè),畢業(yè)時能夠獲得轉入大學的學位。此種方式比較適合理工類專業(yè)的學生。由于中美兩國的教育系統(tǒng)及課程設置不同,人文類學科轉學分相對較難,而理工類課程如高等數學、統(tǒng)計學、物理、化學等相對容易實現(xiàn)對接,學分轉換也相對容易。學生在轉學時還要考慮所申請的專業(yè)和國內的專業(yè)背景是否相吻合,以便盡可能多地進行學分轉換。
以上五種模式可以有效的幫助到大家,希望可以做參考。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多數考生默認高考外語考英語,但實際上高考外語并非只有英語可選。根據教育部規(guī)定,高考外語包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 6 個語種,考生可根據自身優(yōu)勢和規(guī)劃,選擇更易拿分的語種。那么,高考外語怎么選其他語種?需滿足哪些條件?有哪些注意事項?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種類繁多,部分不良機構利用信息差設置 “陷阱”,導致學生和家長誤選后面臨學歷不認證、費用虛高、教學質量差等問題。想要選出正規(guī)、優(yōu)質的項目,需掌握 6 大避坑關鍵步驟,從資質、細節(jié)到權益保障全面把關。
在選擇中外合作辦學時,“計劃內” 與 “計劃外” 是兩個高頻卻易混淆的概念。不少家長和學生因分不清兩者差異,誤選不適合的項目,甚至面臨學歷不被認可的風險。
在升學選擇中,“中外合作辦學” 常讓家長和學生困惑:它到底是 “留學”,還是 “在國內上大學”?有人覺得它是 “不出國的留學”,也有人認為只是 “國內大學的國際班”。其實,中外合作辦學是兼具國內學習與國際教育特色的特殊模式,既不是純粹的留學,也不同于傳統(tǒng)國內大學,核心取決于具體辦學類型與培養(yǎng)方案。
在學歷提升的選擇中,國外遠程碩士與傳統(tǒng)普通碩士(即全日制在校碩士)常被放在一起比較。很多人疑惑:兩者的學歷是否有區(qū)別?認可度、含金量是否存在差距?
隨著在線教育技術的成熟,國外遠程碩士憑借 “靈活學習”“節(jié)省成本” 的優(yōu)勢,成為越來越多職場人提升學歷的選擇。但很多人在報考前都會糾結一個關鍵問題:國外遠程碩士需要出國嗎?實際上,答案并非絕對的 “是” 或 “否”,它取決于項目設計、院校要求及學習目標,不同項目的出國要求差異顯著。